預防登革熱措施
預防登革熱措施
本港發現多宗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,現提醒各會員提高警覺,在郊遊及進行戶外活動時,加以留意。
登革熱是一種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此病毒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。登革熱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例如在鄰近的多個東南亞國家,登革熱已成為一種風土病。登革熱病毒共有4種不同血清型,每一型均可引致登革熱及重症登革熱(又稱為登革出血熱)。
登革熱的病徵包括高燒、嚴重頭痛、眼窩後疼痛、肌肉及關節痛、嘔心、嘔吐、淋巴結腫脹以及出疹。有些人在感染登革熱病毒後,可以沒有明顯的病徵,有些人則只會有發熱等輕微病徵,例如兒童發病時或會出現一般性的發熱症狀及出疹。
登革熱的潛伏期為 3 – 14 天,通常為 4 – 7 天。如感到身體不適或有以上病徵,應盡快求醫
有關預防措施的建議臚列如下,籲請各會員在郊遊及進行戶外活動時加以留意及遵守:
1. 應穿著淺色、寬鬆的長袖上衣及長褲 。
2. 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噴塗含避蚊胺(DEET)成分的昆蟲驅避劑。
3. 避免使用香水或帶有香氣的化粧品及護膚用品。
4. 避免在蚊子覓食時間留在戶外地方(瘧蚊喜歡在黃昏至清晨覓食,而傳播登革熱的伊蚊則喜歡在日間覓食)。
5. 避免在樹蔭 、草叢或隱蔽處逗留過久 。
6. 應將垃圾,如汽水罐、空樽及空盒等,密封妥當然後放在垃圾桶內,以防積水。
7. 若身體不適便不應郊遊,以減低受感染的機會。
8. 時刻保持警覺,避免受蚊子叮咬。
地區:
總部
最後更新日期:2018-08-29